当前位置:主页  >  党建园地

学习乌兰同志在全省公办普通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暑期研讨班上的讲话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1-10-14  浏览:4067人/次

扎根三湘大地  矢志教育报国

努力做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

——2021年全省公办普通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暑期研讨班上的讲话

2021824

根据录音整理

 

举办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暑期研讨班,是我省教育工委坚持多年的一项安排。那么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趋减、开学前各项工作紧锣密鼓展开的情况下,把大家集中到韶山来培训研讨,主要基于这样几个考虑:第一,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推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在高校落地落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有必要再强调再部署。第二,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抓好新修订的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第27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有必要进行一次集中辅导培训。第三,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高校集中换届之年,在座的各位书记校长,既有开启图强的踌躇满志,也有进退去留的现实考量,有必要停下来跺一跺方步、稳一稳心神、理一理思路,就当下一些关注的热点、改革的困惑和发展的难题一起作些探讨交流,碰撞思想火花,以新思路、新作为推动新发展、见到新气象。刚才卫江副省长明确了这次研讨班的主题、任务和要求,希望大家真正沉下心来,全身心投入,真正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十三五以来,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高等教育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坚持抓重点、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高校党的建设全面加强,高等教育迈进普及化阶段,3所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计划,4所大学的12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计划,51个学科进入全球ESI1%,新增两院院士10人,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9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全育人成为全国第二批试点省,成功获批首批建设产教融合试点省,成为全国7个部省共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高地省份之一,职业教育改革获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表扬激励,高校承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占全省获奖总数比例超过90%,成为我省科技成果转化乃至科技创新的主要引擎。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在座各位的智慧和心血,借这个机会,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大家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和敬意!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高等教育、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为办好人民满意大学、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前不久召开的第27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王沪宁同志作了重要讲话,重温了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系统梳理了总书记关于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分析了当前高校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结合各自实际,把落实会议精神与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结合起来,与深入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四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与落实新《条例》结合起来,与谋划十四五发展结合起来,守正创新、真抓实干,以高水平党建推动全省高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817日召开的中财委十次会议上,突出强调的一条就是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未来我们国家的发展目标,也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政策制定的逻辑主线。就教育领域来说,从前段的打击学区房,到最近的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实施双减,从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开办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首次明确技工院校毕业生可报考公务员等等,都是遵循这条逻辑在演进和设计铺排。共同富裕的背后意味着更多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意味着能实现更多自由而有个性的发展、享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而教育,恰恰是实现自由而有个性的发展、实现人生出彩最重要的手段。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是不可能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可以实现的,新征程上,既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科技革命、经济逆全球化等宏大叙事,又有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时代洪流,还有黑天鹅、灰犀牛、大白鲨的突如其来,面对这个充斥着不确定性却又仍然充满着希望和美好的世界,大到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的现代化,中到科技自立自强、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化稳定,小到个体的成长成才、幸福生活,都离不开教育的支撑和保障作用。站在这样的时代坐标面前,我们更加能够深刻理解为什么说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那么,作为教育的最高层次,高等教育在其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高校应该扮演什么角色、高校书记校长应该有什么样的担当作为?我想,这是大家理应答好、也必须答好的时代之问、发展之问、初心之问。

下面,结合这次研讨班的主题,就扎根湖湘大地,矢志教育报国,努力做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这个题目,与大家作一探讨交流,也是一次集体谈心。主要谈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高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做社会主义的政治家、教育家?

    纵观百年党史,为某一类型,某一层级,某一群体的领导干部提出的标准和要求,并不多见。我们党曾提出过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学高级干部特别是省部级以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首先要努力成为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党的中央委员会要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集团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成为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等要求。而对高校党委书记、校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了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两家合一的要求,饱含着总书记对高等教育地位作用的高度重视,对高校领导者的殷切期望和严格要求。之所以这么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

    1从高等教育的政治属性看。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社会的教育,都必须回答为了谁、服务谁的问题,这是一个政治性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高等教育是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些都集中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政治属性。我们国家是这样,别的国家也是如此。美国就是第一个把政治、国家安全与办大学联系起来的国家。很多西方国家大学的校长首先都是政治家,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是各个党派努力争取的代表人物。只有把高校交由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来领导和管理,才能准确领会把握高等教育的政治属性,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否则,就会在事关方向性、原则性、根本性问题上犯错误,高校就会变成一棵歪脖子树,培养出来的可能就是社会主义破坏者、甚至掘墓人

2从高校肩负的职责使命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高等教育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处于龙头地位,是现代教育中的最高层次,也是学校教育的最后一环,是文化高地、知识高地、创新高地、人才高地,有极大的社会辐射力、影响力。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规模近4000万人,我省有在校大学生162万余人,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倚靠。能不能把高等教育办好,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知识传播、文化传承、科技创新、智库咨询的作用发挥好,影响一地一域的发展成色,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高等教育事业作为党和国家整体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必须有政治家、教育家的远见卓识和忧国忧民情怀,必须按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标准要求自己,才能担当起办好学、育好人的神圣职责。

3从高校面临的形势任务看。当前,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已经从追求量的扩张到追求质的提升的阶段转变。创新高校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破解高校发展难题,增强高校发展活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任务十分繁重;提高教育质量、突出办学特色,实现发展的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的任务十分繁重;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实现教育公平,让人民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的任务十分繁重。特别要看到,高校与社会联系日益紧密,社会思潮容易向高校集散,社会问题容易向高校投射,社会热点容易向高校传导,保持和发展高校和谐稳定良好局面的任务更加艰巨。这给高校领导特别是高校的书记、校长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只有具备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胆识和魄力,才能处理好各种复杂关系,解决好各种复杂问题,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这是高校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逻辑。

    4从书记校长的地位作用看。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位好书记、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蔡元培之于北京大学,梅贻琦之于清华大学,张伯苓之于南开大学,吴玉章、成仿吾之于人民大学,都有力地说明,一位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有人格魅力的书记、校长,对于一所学校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做一个学校校长,谈何容易! 说得小些,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作为大学教育灵魂人物的书记校长,岗位特殊、作用独特,必须具备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能力和水平,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政治与学术的关系、民主和集中的关系,做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工作,努力使自己成为推进和驾驭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领航者”“管理者实践者

第二个问题,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标准是什么?

什么是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一言以蔽之,就是懂教育的政治家、懂政治的教育家。总书记指出,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这个标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新修订的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提出,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标准,选好配强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把政治过硬、品行优良、业务精通、锐意进取、敢于担当的优秀干部选配到学校领导岗位。这五个方面二十字标准,涵盖了对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在政治、道德、能力和精神状态、工作作风等各方面的要求,是对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标准的细化具体化。

1政治过硬这是政治标准,也是首要标准、最重要的标准。政治过硬,有崇高的政治信仰、坚定的政治立场、很强的政治能力、严格的政治自律。在政治信仰上,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始终胸怀教育报国理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道路,任何时候都不动摇、不放弃。在政治立场上,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在大是大非面前,在涉及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根本性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要站稳人民立场,总书记讲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到高校,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立德树人、办好人民满意高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讲生命至上,对高校来说,就是要高度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健康成长。据去年一项调查显示,全省25.4%大学生存在严重心理健康问题,因心理问题导致的极端事件还不少,如果我们都能从政治上看,抓得更积极主动、深入具体一些,措施研究得更精准一些,学生就多一份健康,学校就多一份安宁。现在高校都在开展为民办实事学习实践活动,要注意跟踪问效,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真正让师生有感知、得实惠。在政治能力上,始终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具备很强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讲政治判断力,就是要炼就火眼金睛、善于透过现象看根源、看本质,并从中作出正确的政治判断;讲政治领悟力,就是要国之大者去悟,知道中央在强调什么、关注什么,悟透党中央决策部署背后的政治考量,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讲政治执行力,就是党中央定了的事就要坚决照办,不能一有矛盾、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而是要思考怎么结合实际、攻坚克难,创造性地抓好落实。在政治自律上,始终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三个坚决、杜绝七个有之,在增强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上当标杆、作表率,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作为高校书记校长,当好政治家、做到政治过硬,是有血有肉的,不是空喊口号、空洞表态,不能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关键是要体现在政治站位上、落实到办学治校实践中,既要在大是大非面前经受考验,也要在点点滴滴中加以检验。

2品行优良。这是道德标准,就是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陶行知先生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校的书记校长,实际上是教师的教师,在道德品行上应当成为大先生中的大先生,比一般教师要有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延安五老之一的老一辈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曾告诫身边人一不要有特权思想,二不要有优越感,三不要脱离群众,毛主席称赞他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西安交通大学的原校长王树国始终胸怀教育报国的理想和情怀,200244岁的他毅然放弃晋升副省长的机会,回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作,回到他热爱的教育事业中。他们身上体现出的高风格、高境界,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作为高校书记校长,要自觉涵养大境界、大胸怀、大格局,做信仰坚定、热爱教育的表率,做潜心问道、追求真理的表率,做勤勉担当、干事创业的表率,做包容大度、谦和儒雅的表率,做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表率,做廉洁自律、艰苦奋斗的表率,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引领人、信服人。

3业务精通这是能力标准,就是要具备较高的学术造诣、先进的育人理念和高超的领导艺术,既是学术大咖、管理大师,又是教学能手、育人高手。学术地位要高。高校是思想高地、人才高地、知识高地,书记校长特别是校长只有具备很强的科研能力和很高的学术地位,才能服人,才能在事关学校发展规划、学科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说内行话、做内行事。湖南师大的老校长张楚廷教授,就是一位著作等身的学问家、思想家,他讲授过24门不同的课程,发表论文1500多篇,出版著作140部,发表了1500多首诗作。有人评价他有着非比寻常的天赋,还有着令人望尘莫及的勤奋。教育理念要新。书记、校长的思想高度,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这所学校的发展高度。高校书记校长应当做科学教育理念的积极贡献者和大力推行者,重视研究把握教育规律,深刻洞察世界高等教育和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深谙教书育人之道。治校能力要强。坚持发扬民主和善于集中相统一,熟悉现代管理新理念新方法,善于以党建引领办学治校,善于依法依章程推进学校治理,善于抓主要矛盾和关键要素,善于统筹资源力量,注重调动学校各方面积极性,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

4锐意进取。这是精神状态标准,就是要永葆新时代共产党人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立足新发展阶段,高校面临的时代条件、社会环境和形势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学生思想行为特征也发生新的变化,学生看待世界的心态和视角呈现新的特点。同时,高等教育还有一个扎根中国、服务地方、融通中外的问题,关起门来办教育,或者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都办不成好大学。高校书记校长必须具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盯着一流干,追着一流走,永不满足现状,永不脱离实际,积极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大力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等改革创新,增强高校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党的建设和学校各项事业不断开新局、谱新篇、创新绩。

5敢于担当这是作风标准,就是要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管党治党、办学治校方面,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无论什么时候,该做的事,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盯着压力也要干;该负的责,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冒着风险也要担。对高校书记校长来说,越是困难越需要担当,越是复杂越需要担当,担当就是要体现在破解发展瓶颈、保持发展定力上,体现在守好意识形态阵地、维护政治安全上,体现在防范化解风险、维护和谐稳定上,体现在抓好巡视整改、涵养清风正气上,体现在敢于善于斗争、勇于坚持真理上。在担难、担重、担苦、担险的同时,还要受得了委屈和误会、守得住定力和执着,除了问题敢于承担责任,这也是高校书记校长的担当。特别是高职高专马上集中换届,书记校长都面临进退留转的考验,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强化担当,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第三个问题,对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标准,实践中重点要从哪些方面着力?

    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不是等得来,喊得来,封得来的,而是在长期的潜心办学,博学育人的实践中悟出来、干出来、拼出来的,根本的就是要自觉对照五条标准检验自己,审视自己,不断自我进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工作实践中,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条。

    一要扛牢抓实党的建设这一政治责任。总书记强调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党的领导在高校能不能有效实现,取决于高校党的建设抓得好不好。这些年,通过抓机制、抓组织、抓巡视、抓考核,应该说,我省高校党的建设得到有效改善,但虚化、弱化、软化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在座的有些是老书记,有些是校长新转任书记、班子成员新提任校长,尽管过去的经历和现在的岗位不同,但抓党建的要求是相同的,从一上任就要牢牢扣好第一粒扣子,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强化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抓好高校党的建设,首要的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这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上,王沪宁同志从6个方面梳理了总书记关于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的重要论述,这6个方面,深刻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等高校建设的大本大源问题。大家都有一种共同的感受,职务越往上走,理论素养越重要。正如1948年刘少奇同志在对马列学院第一班学员讲话时讲到的,以前在山头上,事情还简单,下了山,进了城,问题复杂了,我们要管理全中国,事情更艰难了,不读书,可不成。现在大家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更加要把理论学习摆在突出位置,特别是有的同志过去主要从事自然科学、在学术领域造诣可能很深,但在理论积淀上相对缺乏,从抓一域到谋全盘,尤其要在学思践悟、精进笃行下一番苦功夫,不断提高政治三力,当好政治上的明白人。

抓好高校党的建设,要把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作为重中之重。这是个多年的老话题,也是个实践中绕不开、躲不过的大考题,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干什么”“怎么干,过去大家都有自己的理解体会和实践感悟,可以说,既有经验、也有困惑。这次新修订的《条例》,对坚持这一制度,作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强调高校党委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并从9个方面进行了细化明确。我感到,关键要做到讲规矩、讲方法、讲修养:讲规矩,大的就是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具体的就是要依法依章程治校。现在各高校都有不少议事规则,要对照新《条例》,作些更新、细化和完善,这样大家干起事来就能心中有数、有谱、有底、有味,班子运行起来就能高效顺畅,否则书记干校长的活、校长讲书记的话,以校长办公会、党政联席会代替党委会,班子就容易乱套。讲方法,就是要坚持和用好民主集中制。没有民主办不好事,没有集中办不了事。实践中,民主不够、集中不够的问题都存在,但根源在党政一把手。要自觉维护党委权威,不能把党委领导变成书记领导、校长负责变成校长说了算,不能当校长时自己最大、当了书记也是自己最大,书记校长之间要加强沟通,在重大问题上会之前达成共识,不能到会上去让班子成员选边站队。高校的班子成员中知识分子多、思想比较活跃,既要注重会前酝酿、集思广益,又要善于在会上统一思想、敢于拍板,防止七嘴八舌、议而不决。定了的事,就要成为统一意志,出门一个声音,落实一抓到底,这样班子才有威信、才有力量。讲修养,就是要强化党性锻炼,涵养个人修为。过去我们经常讲,善于补台、好戏连台,相互拆台、一起垮台,这方面我们省里一些高校也是有过深刻教训的。在一起搭班子是种难得缘分,因经历、阅历和性格不同,对事物有些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也是正常的,即便舌头和牙齿天天在一起也难免误伤。要像珍视眼睛一样珍视团结、珍惜缘分,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把自己看轻一点、别人看重一点,把权力看轻一点、事业看重一点。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把党内政治生活这个党性锤炼大熔炉的炉火烧红烧旺,让咬耳扯袖成为常态,让书记校长成为掏心见胆、心心相惜的挚友、诤友。如果在座的书记校长在退休时,都能像西安交大的张迈曾书记和王树国校长一样,紧紧相拥、依依不舍、泪流满面,我们的修炼就到位了。

    抓好高校党的建设,要强化大抓基层、严抓基层的工作导向。现在高校抓党建上热中温下冷的情况仍然存在,责任层层递减、越往下声音越小。这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专门就这个问题作了强调部署,这两天培训也作了安排,我感到,重点是要在增强院系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上下功夫,在推进五化提质建强师生党支部上下功夫,在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工作机制上下功夫。

抓好高校党的建设,要把建设清廉高校作为有力抓手。前段省委印发了关于清廉湖南建设的意见,明确把高校作为清廉湖南建设的重要单元。高校历来被视为一方宁静的精神净土,但从过去巡视和查办案件的情况来看,高校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问题还较为突出,师德师风、滥发奖金、违规办酒、公款吃喝等问题禁而不止;附属医院、国培奖金、校办企业、选人用人、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廉洁风险较高,违纪违法问题频发。要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向基层延伸,把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贯彻到办学治校各领域、各环节,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今年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大家作为高校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廉洁自律、带头接受监督,成为清风正气的信号塔和催化剂。高校不是衙门,官本位思想最要不得,更不能拉开架势当领导,要带头反对特权,带头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很多问题,光坐在办公室是看不到、听不到的,书记校长要带头到课堂、食堂、宿舍和科研一线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要落实落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对这个问题,总书记强调最多、看得最重。坚持立德树人,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高校的立身之本,是高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学》开宗明义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为大,就是在授业解惑中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使高校学生努力成为爱国、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栋梁之才。对此,总书记强调了六个下功夫,我们要逐一对标、细化落实。

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点举措。我省是教育部确定的三全育人试点省,经过这几年的探索实践,对三全育人的规律认识不断深化、工作体系逐步健全、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今年年初,我们还发布了《三全育人湖南共识》。但实事求是讲,实践中还存在工作不平衡的问题。在人人育人方面,如何调动各个群体参与育人的内生动力?在事事育人方面,如何实现各项具体工作协同协作、同向同行?在时时育人方面,如何通堵点、接断点、扫盲点?在处处育人方面,如何打通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等各个场域的最后一公里?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好好思考和研究,不断总结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快在全省各高校推广应用。

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必由之路。总书记强调,对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王沪宁同志讲,现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疫情防控、建党100周年,都是我们上大思政课的生动题材,如果我们不善用、讲不好,那就说不过去了。这方面,湖南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大家要认真谋划好,把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结合起来,把实践育人、历史育人、典礼育人统筹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真正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为什么、社会主义为什么这些根本性、方向性的问题搞明白、弄清楚,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一个高明的学校领导首先应该是高超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善于运用一切场合、一切资源、一切方式来做思想政治工作。高校书记校长要带头搞宣讲、带头作辅导、带头做思政工作,为广大教师作好示范。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学生,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高校青年正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湖湘文化同其内在要求是一致的,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熏陶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湖湘英才,要一代代传承下去。我们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传统和历史,很多高校的校训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承载和体现。比如中南大学的知行合一、经世致用、湖南大学的实事求是、敢为人先、湖南师大的仁爱、精勤、湘潭大学的博学笃行、盛德日新、湖南农业大学的朴诚奋勉、求实创新,等等。校园文化是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载体,实践证明,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更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有的高校书记说,一个好的校园文化,应该是石头都能讲话。现在不少大学面积都很大、楼盖得都很高、环境绿化都很美,但文化场地、文化建设、文化气息少了一点,离三步之内有芳草、五步之内受教育还有差距。有的学校坚持文化立校,着力建设书香校园,把学校变成大图书馆、大书院;有的学校提出,把校友变成教材、把校史写进校园、把校园变成课堂,这些做法都值得学习借鉴。

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抓手。教师做的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可能就是一生一世。过去讲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就是这个道理。要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按照四个相统一要求,把严格的制度规定和日常教育督导结合起来,狠抓师德养成,拓宽教师视野,提高综合素养,推动教师做信念坚定的传道之师、行为世范的德高之师、业务精湛的博学之师、温情贴心的仁爱之师。去年,我省结合庆祝教师节举办了首届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颁奖典礼,目的就在这里。现在大学校园里有一种风气很不好,研究生称导师为老板,导师把研究生作为学术打工仔,项目让学生做,名和利导师得,甚至学生不完成项目不让毕业,让原本纯洁的师生关系完全被扭曲,充满了功利主义和浮躁之气,这股歪风邪气要好好刹一刹。

成才的前提是成人。我们培养的学生,一定不能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成为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自我封闭者。社会越发达,越不能忽视道德和心理建设,要引导学生成人与成才并举、学问与德行兼修,涵养家国情怀,树立同理心、责任心、感恩心,远离麻木心、冷血心、玻璃心,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对LGBT、攀比炫富、网络暴力、沉迷游戏等要科学引导,防止成为潮流。励志教育很重要,挫折教育也很重要,这两者都将成为学生成长成才路上的宝贵财富。现在学生家庭条件普遍好了,但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现象也多了,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引导他们深刻认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什么时候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都不能丢。2017年,我们组织暑期大学生情牵脱贫攻坚主题实践活动,就是让他们到农村去接受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我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明晰自身肩负的时代重任。这几年抓脱贫攻坚,高校作出了积极贡献,在乡村振兴中,高校同样大有可为。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要注重发挥各高校联系点对教育年轻师生的基地作用,这也是大思政课。

三要着力修好办学治校这一基本功课。这是高校书记校长的主责主业,也是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题中之义。

一个优秀的教育家,一定是把办好学视为天大的事业、毕生的追求。很多书记校长都反映,现在大学受到的最大外部压力是按项目、平台、获奖等来评价办学水平、分配各种资源,包括其他各种发展机会。客观上讲,我省目前总体上还处于吃饭财政的发展阶段,相比外省而言,作为省属高校面临的现实矛盾和困难确实要多一些,虽然钱多不一定能堆出好大学,但经费紧缺确实是困扰和制约大学发展的瓶颈。在当前这种办学体制下,为了学校的发展,必要的向上争取、对外协调是应该的。但也有一种不好的现象,一些书记校长整天把功夫下在跑项目、跑资金、跑平台、跑更名、跑升级上,对教学质量怎么样、学生培养得怎么样这些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却难以集中心思和精力去关注。真正要办好一座大学,就应该静下心来思考,如何立足现实、在有限的资源内,坚持锻长板、补短板、练内功,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切实加强内涵建设、形成办学特色。现在各高校都在争双一流,对有条件的应该支持和鼓励,但也不能被牵着鼻子走。教育部对2000以后升本的高校都有相应的定位,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初心和传统,优势和潜力也各不一样,都想办成综合性的双一流大学是不现实的,扎扎实实地抓几个拳头专业,力争在一流学科建设上有所突破,才是办学治校的王道。省委看一个高校的书记校长工作怎么样,不会光看学校基础设施、规模扩张、全国排名情况,更多的是看解决自身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成效,看与同一类型的学校相比的办学质量和综合实力,看培养了多少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办好一座大学,最宝贵而又最稀缺的资源还是教育思想。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始终保持对学生的仁爱之心,始终把心放在学生身上,孔子早就说过有教无类,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不能人为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不能以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指标,要尊重差异、因材施教,让人人都能成才。我们讲高等教育要改革创新,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人才,这是对的,但不管怎么改,教育的本质不能偏,教育的本源和大学的本来不能丢。如何避免大学成为象牙塔而又不完全世俗化?如何在深度融入社会和保持独立精神之间取舍平衡?这是钱学森之问的时代表达。大学对学生进行高水平的专业教育是应该的,但不能将教育过度功利化、工具化,对本科教育来说,专业训练和人格养成二者不可偏废,精神成人、专业成才二者缺一不可。现在既有用非所学、学而不用的问题,但更多的是学生人文素养、人格培育、心灵滋养缺失的问题,这点尤其要重视。平时到高校去调研,看了很多创业孵化基地,国家之所以鼓励这么做,初衷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业观念、创业意识、奋斗精神,我们不能带偏了节奏,把学生提前推向社会,让学生变得急功近利、追名逐利。正如北大校长林建华所说:我们不能为世俗而抛弃学术的独立与尊严,也不能为名利而哗众取宠、放任自流;大学的文化应当是简单的、纯洁的,不允许有尔虞我诈、奉承迎合,也不应有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真理才是我们永远的追求。这个道理,大家一定要想明白。

学科建设是一个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大学形成办学特色的前提。一所好的大学不是说什么都好、样样都强,但它一定有优势学科、特色专业。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成为世界知名大学,规模不大,却拥有物理学、行星科学两个一流学科。威斯康辛大学最具地方特色的畜牧学科、生物学科、细菌学科,现在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势的学科。学科建设是强专业建设、强本科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可以说,抓学科建设就是抓内涵建设。某种意义上讲,学校建设好比企业发展,在现在这种环境下要打造腾讯、阿里这样的巨无霸,培育三一、中联这样的头部企业,可以说难上加难,但深耕细分领域,打造独角兽”“瞪羚羊”“小巨人是完全可能的。我们抓学科建设,就要像抓专精新特企业培育一样,利用现有基础和比较优势,着力在建设专精新特型的优势学科、特色专业上下功夫,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打造专业学科集群。人才向哪里引进、资源向哪里倾斜,都要旗帜鲜明地体现出来。

梅贻琦老先生讲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也,有大师之谓也。清华老校长罗家伦先生甚至说,罗致良好的教师,是大学校长的第一个责任。对我省大多数高校来说,引才是重要的、也是迫切的,这方面,大家认识都很到位,工作也是积极的。现在各地各高校对人才的争夺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对此我们应理性看待,不要盲目跟风,一味地去拼政策、拼待遇,为了引才不惜超越财力、超越发展阶段,导致顾此失彼,一些本该完善的基础设施都没有能力去完善了,最后甚至人才引来了又飞走了,甚至招来女婿气走儿。我们既要做好以才引才、柔性引才的文章,做好拴心留人、聚才用才的文章,在营造环境、打造平台上下功夫;也不能守着水窝子喊渴”“拿着海龙王的法宝不会用,眼睛总盯着外面看,与其在引才上焦虑,不如沉下心来,把自己已有的人才培养好、使用好,充分调动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要相信很多学校都是可以也一定能够培养出大师”“大先生的。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大学书记校长如何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的问题。

办好一所大学、实现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实现大学梦,基本建设是必要的,也必须有基本的办学条件与之相适应相匹配。书记校长作为高校的当家人,既要抓教学科研,也要抓管理服务,柴米油盐酱醋茶,件件我们都要兼顾到、保障好。这其中,固然涉及到经费和资源问题,但也有一个办学理念和治理水平的问题。过去我们都讲湖南上大学难、招生指标少,现在我们协调教育部新增了计划,各高校又不愿意接收,一条重要理由是没有地方住。表面上看,这确实是个问题,想新建宿舍楼没有经费,又严控高校贷款。但也要看到,在巡视和审计中,高校经费管理粗放、资金趴账、资源浪费、资产闲置的问题也同样存在,其实只要精细化管理、集约化利用,还是大有潜力可挖的。过去有些问题我们看不清、没想到,现在就要结合十四五规划统筹考虑好。说到底,学校不是面积越大越好、楼越多越好,规模越大,管理和运行成本越高,不要总强调人均经费、生均拨款,也不能一扩招就想着要钱,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把心思精力用在内涵建设上,如果能多创几个一流学科,哪怕在其他方面紧一紧、在学科建设上多花一点钱,也是值得的。

四要牢牢把握服务大局这一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高校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湖南高校的优良传统和时代使命。事实上,湖湘文化本身带有强烈的经世致用特征,因为始终以康济时艰传道济民为治学宗旨,过去湖湘学者都能留心经世之学,并努力付诸实践。清代贺昌龄、魏源按照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的原则,将清初以来有关治体、钱粮、河工、盐课、农田、仓储、边防、刑政等奏议文牍分类编辑。经世致用从学术风格来说,就是联系社会实际,研究有关国计民生的实际知识,注重学问的现实操作性、实用性。这个风气传统我们还得要弘扬,这也是推动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逻辑。

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要立足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形成点线面结合、东中西呼应的教育发展空间格局,提升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战略水平。当前全省正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这是湖南当前最大的大局,也是高校服务大局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可以说,每一个高地的打造,每一项使命的践行,都离不开教育和人才的支撑,每一所高校在其中都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各高校要认真分析、找准定位,主动融入、积极作为,坚定不移走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之路,为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彰显高校担当、高校作为。

比如,学科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的问题。一段时间以来,很多高校纷纷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盲目开设专业,特别是经济学、法学、计算机等热门专业,几乎每个学校都有。最近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避免同一区域大量重复设置过热专业。专业的设置应充分考虑我省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根据区域行业产业发展规划,做好人才、技术需求和供给预测分析,并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去设置。既要着眼长远,重点布局一批在三高四新战略中支撑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培养高水平急需人才的学科专业,建设一批直接服务省内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应用学科、基础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也要开设一些服务于高端学科的专业,壮大一批与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密切相关的专业。总之,就是要推动省内高校专业设置与服务产业链上中下游相适应相匹配。当然,人文学科也同样重要,我们讲功夫下在诗外,有时正是人文素养的缺乏,反而制约了在创新创造方面的潜能激发。现在心理健康已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但同时缺专业人才、缺专业教师的问题同样突出,高校在这方面也要主动作为。

比如,科技创新与战略需要精准对接的问题。高校集聚了全省80%以上的科技领军人才、50%以上的科研设施和仪器、近50%的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布局我省的18所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校占了8所,全省高校科技创新拥有相对比较好的基础和条件。但我省高校技术合同成交额偏低、投入产出比偏低、本地转化率偏低、仅占38%,仍面临墙内开花墙外香的问题。有关高校要加快培育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产学研示范基地以及新型研发机构等重大科研创新平台,建设一批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技术集成的中试基地,集中攻克一批前沿领域和卡脖子问题,化解一批区域经济发展和当地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难题,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驱动发展的主引擎、新动能。

比如,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精准对接的问题。高校服务社会,最根本的是人才培养。目前,就业难与人才荒的结构性矛盾并存,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匹配。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对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数据显示,我国2020年技能型人才缺口达1900万,2025年将达到3000万。目前,我省职业教育主要指标都在全国排前5位,正是因为有一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很多企业才选择了落户湖南。这次全国职教大会明确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不是层次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要着力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性、认可度、吸引力。可以说,职业教育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我们要把握重大机遇,以省部共建职教高地为契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改革,着力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我省打造制造业高地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人才培养的质量关键在老师,老师行不行,关键在培养老师的学校。只有把师范教育办好,才能从源头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去年,全省学前专任教师缺口有5.15万人,公办中小学教师缺口有4.88万人,随着民办义务教育的规范,教师队伍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矛盾的问题会更加突出。今年高考,师范类专业大受追捧,录取分数线和生源质量都有所提高,对师范类院校办学治校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师范类院校要坚守初心、回归主业,更好地发挥培养教师的主体作用,不要总想着去拓展专业、追求升级,把培养人的人培养好了,这就是最大的服务大局、最大的担当作为。不仅是师范类院校要这样,其他有师范专业的高校也要高度重视、给予支持,让他们有舞台、有地位、有奔头。

五要坚决守住安全稳定这一底线的要求。安全稳定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统筹好发展与安全,是实现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学校安全无小事,一所高校师生员工动辄上万,作为书记校长,一定要把维护安全稳定的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教育部明确从今年年底到党的二十大是特护期,现在是压力测试期,要认真学习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增强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思维,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不断提高发现力、研判力、处置力,加强形势分析研判和风险隐患梳理排查,形成全链条防控风险的管理闭环,营造安全、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要牢牢守住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高校不是封闭的孤岛,高校发生的事情会影响社会,社会上发生的事情也会影响高校。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各种思想观点、价值观念在这里交汇碰撞,我们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既要在多元中立主导、多样中谋共识、多变中定方向,又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防止各种错误思潮在高校抢滩登陆,与我们争夺阵地、争夺师生、争夺人心。要一手抓主动建设、一手抓底线防控,健全预警预防、分析研判、应急处置机制,加强社团引导、阵地管理、重点人精准管控,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严防宗教向校园渗透,强化高校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形成环环相扣、层层落实的责任链条,坚决维护高校政治安全。

要把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大事抓紧抓好抓实。疫情发生以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省高校校园内未出现一人感染,成绩来之不易。最近一波疫情,正值暑假,高校也幸运地避开了。但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仍然趋紧,高校人员密集,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必须始终绷紧外防输入、内防输出这根弦。开学在即,要贯彻快、严、紧、实、细工作方针,压实责任、激活机制、细化举措、强化保障,把已有的防控举措落实好、抓到位,对学生返校报到实施全流程闭环管理,切实保障好师生生命健康安全。

同志们,党委书记、校长作为高校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肩负着重大责任和神圣使命,非担当无以尽责,非奋斗无以履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笃定教育报国的崇高理想,深耕立德树人的崇高事业,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要求,在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新征程上作出更大贡献、争取更大光荣!